top of page

存退休金不用等有錢!透過TISA月月存 1千,打造退休第三支柱!



ree

作者:黃韋欽Wallace

 

退休焦慮,其實大家都一樣

下班後和同事喝咖啡,有人抱怨「勞保快破產了吧?我們老了要怎麼辦?」


另一個同事立刻回:「我打算靠小孩養我啊。」


結果大家笑了三秒,空氣突然安靜,因為誰都知道,這個玩笑裡其實帶著一絲絲的無奈。

 

我們這一代,退休金的安全感正在慢慢消失。勞保年金改革的新聞一波波傳來,房價也讓「以房養老」不再單純。很多人心裡有個共識:如果不靠自己提早準備,老了可能真的會很慘。


就在這樣的背景下,TISA(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)正式上線。它不是什麼短期金融噱頭,而是金管會主導、集保結算所建置的官方制度。


TISA目標很明確:幫全民開一條「退休金第三支柱」的管道。

 

 

TISA 是什麼?

全名「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」,中文叫「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」。它的角色有點像是退休版的「健保卡」,由政府主導建立,不屬於單一家銀行或基金公司的專案,而是全國性的制度。


所有帳戶都集中管理,投資紀錄一目了然,資訊透明度更高,也減少了投資人對資訊不對稱的疑慮。換句話說,TISA 並不是一個單純的「基金商品」,而是一個「投資平台」,透過這個平台,你能以更低的手續費買到合格基金,同時享有制度化的保障與更清楚的管理機制。

 


為什麼 TISA 值得關注?3大亮點

1.政策支持與專戶管理

TISA 最大的優勢之一,就是它背後有官方推動。因為由金管會主導,帳戶與資料都集中在同一平台管理,投資紀錄清楚完整,透明度也比一般零散去不同銀行或投信買基金來得高。

對於那些不想被繁瑣手續綁住、又擔心投資紀錄容易遺漏的投資人來說,這樣的集中管理確實是一大保障。

 

2.基金嚴選與業者讓利

TISA 平台上的基金被定義為「TISA 級別基金」,這些商品並不是隨便上架,而是經過挑選,同時享有免申購手續費與較低的經理費。以一般情況來說,如果你直接到銀行買基金,申購一次可能就要支付 1.5% 的手續費,長期下來會大大侵蝕報酬率。

透過 TISA,這些成本被壓低,省下的錢等於多留在投資裡繼續滾利,對小資族尤其有利。

 

3.低門檻與強迫紀律

TISA 最吸引人的特色,就是門檻非常低,每月只要 1,000 元就能啟動。但同時它也設計了一個規則,必須連續扣款 24 個月。有人會覺得這樣像是被限制住,但其實這是一種「投資自律」的制度設計。

因為在退休理財中,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選什麼商品,而是能不能長期堅持。

TISA 幫投資人設定了兩年的基礎紀律,相當於在制度上提醒你「不要半途而廢」。

 

 

那 TISA 怎麼買?

要開始投資 TISA,其實並不複雜。投資人可以透過銀行、投信公司或投顧業者來申辦帳戶。流程大致上是先開立一個專屬的 TISA 帳戶(需符合資格),接著從平台上挑選自己想投資的「TISA 級別基金」,最後再設定每月的定期扣款金額,最低只要 1,000 元就能啟動。


與一般基金最大的不同在於,TISA 享有制度上的費用優惠,申購手續費完全免收,基金經理費也比市面上同類型基金更低,通常可便宜 0.2% 到 0.3%。換句話說,你投入的錢會更多流向投資本身,而不是被銀行或基金公司收走,長期下來能替投資人省下不少成本。

 

 

在TISA每月投資 1千,30年後會有多少?

假設我們用一個很常見的投資情境來模擬:如果每個月固定投入 1,000 元,並假設平均年化報酬率為 5%,那麼在不同的投資期間會有不同的結果。

  • 10年:若持續投資 10 年,累積本金為 12 萬元,但因為有投資報酬,最終金額大約會成長到 15.5 萬元。

  • 20年:如果把時間拉長到 20 年,本金累積 24 萬元,最終資產則可望達到 41.2 萬元。

  • 30年:而當投資延長至 30 年,本金 36 萬元,靠著複利滾動,最終金額可能接近 83.7 萬元。


這個試算清楚地展現了「時間就是投資的最大助力」。投入金額相同,但只要堅持得更久,複利就會替你把財富放大好幾倍。

ree


早十年 vs. 晚十年投資TISA,差多少?

小安在 25 歲剛出社會時就開始行動,即使薪水不高,她還是決定透過 TISA 每月固定投入 1,000 元,並假設年化報酬率為 5%,一路堅持到 60 歲,總共投資了 35 年。累積的本金大約是 42 萬元,但因為有複利效果,最終資產能成長到約 93 萬元。


相比之下,小偉選擇等到 35 歲才開始,每月同樣投入 1,000 元,投資到 60 歲,時間只有 25 年,本金累積 30 萬元,最終資產大約只有 56 萬元。


兩人最大的差別在於起步時間,小安比小偉早十年開始,最後退休時卻多出了將近 40 萬的資產。

這正是複利的威力:越早開始,讓時間去替你滾錢,結果就會差一大截。
ree

 

 

誰適合買 TISA?

TISA 並不是為了所有人設計的萬用解方,但對某些族群特別適合。

  • 對於剛出社會、手上資金不多的小資族來說,TISA 提供了一個低門檻的方式來養成投資習慣,不需要一次拿出大筆金額,就能逐步累積退休資產。

  • 對上班族或是肩負家庭責任的經濟支柱而言,TISA 則能作為退休金的穩定補充來源,讓未來多一份保障。

  • 對於不喜歡花時間盯盤、也不想煩惱挑選投資標的的人,TISA 提供了經過篩選的基金,再搭配定期定額的扣款機制,讓投資變得簡單又自動化。

當然,也要提醒投資人,TISA 並不是保本工具,基金仍然會隨市場波動而漲跌,而且必須連續扣款滿 24 個月才能享有優惠,中途停扣就會失去好處。

因此,最理想的定位是把 TISA 當作「退休金第三支柱」的一部分,而不是完全依賴它。

 

誰不適合投資TISA?

雖然 TISA 有很多優點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。

  • 舉例來說,如果你是屬於想要短期套利、希望快速看到高報酬的人,那 TISA 可能會讓你失望,因為它強調的是長期投資與紀律,而不是短線操作。

  • 另外,若你無法保證自己每月能穩定扣款,或收入狀況不固定,可能會在 24 個月的強制扣款規定下感到壓力;一旦中途停扣,就會失去手續費與經理費優惠,效果大打折扣。

  • 一些投資經驗豐富、能夠自己挑選 ETF 或股票的人,可能會覺得 TISA 的基金選擇不夠多元,甚至收益率不如其他工具。

換句話說,TISA 適合的是「想要低門檻、長期投資、用紀律慢慢累積的人」,但對於追求靈活操作或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人,這並不是最佳選擇。

 

 

今天就能開始的 3 件事

1.先查詢 TISA 的開戶管道

你可以直接上網搜尋「TISA 開戶」,看看自己常用的銀行或基金公司是否已經提供這項服務;同時,金管會與集保結算所的官網也會定期公布完整的合作名單,方便投資人比對與選擇。只要找到合適的機構並完成開戶,就等於跨出了準備退休第三支柱的第一步。

 

2.設定每月的投資金額

TISA 的入門門檻非常低,只要從最低的 1,000 元開始,就能確保自己能夠長期持續下去。如果收入狀況比較穩定,也可以隨著時間調整扣款金額,慢慢增加到 2,000 元甚至 3,000 元。這種「量力而為、逐步增加」的做法,比一開始就給自己太大壓力要來得更容易持久。

 

3.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「退休投資文件夾」

無論是用筆記本手寫,還是建立一個雲端資料夾,都可以拿來紀錄每月的投入金額與基金績效。這不僅是投資管理上的工具,更是一種心理上的累積過程。當你回頭看到過去的紀錄,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替未來的退休生活建立起一份穩固的基礎,也因此更能獲得財務上的安全感。

 

1000 元的小開始,未來的大基礎

台灣的退休制度建立在三大支柱上:第一是政府提供的勞保年金,第二是由雇主提撥的職業退休金,第三則是必須依靠自身的儲蓄與投資。前兩者能帶來多少保障,始終存在不確定性,因此真正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,只有第三支柱。


TISA 的推出,正好降低了「自我準備」的門檻。透過這個制度,每月只要投入一千元,就能開啟專屬的退休儲蓄計畫。這筆錢,可能只是少喝幾杯手搖飲的支出,但拉長至三十年後,卻能累積成一份更自在的退休生活。


本質上,退休金不是等「有錢」才開始準備,而是越早啟動越輕鬆。雖然 TISA 在第一階段尚未提供稅務優惠,但金管會已承諾持續與財政部協調,爭取政策誘因,期望逐步打造更完整的 TISA 架構。

 

你會不會考慮用 TISA 來打造自己的退休第三支柱呢?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,或者轉給身邊的朋友,一起提早啟動這份長期的保障。

 ---


【作者】黃韋欽Wallace

│證書:台灣及中國大陸CFP

│經歷:台灣、中國⼤陸、香港及越南等⾦融機構從業經歷24年,曾任職租賃公司,商業銀行,私人銀行及私募基金等。 現任職證券公司分公司負責人。

│專長:熟悉租賃融資,貿易融資,財富管理及投資管理等領域。

│Email 聯繫 黃韋欽

bottom of page